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自我修复能力开始下降,比如80岁老者恢复健康需要的时间是40岁中年人的3倍。而人类之所以会衰老正是由于修复能力下降。当修复能力低到极限,人就会死亡。
(1)自然环境因素:阳光、山川、大气以及动植物等是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都对人类的生理、心理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大自然隐藏着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细菌等生物学因素和物理性、化学性致病致癌物质,特别是近百年来,人为的工农业污染,波及到水源、大气及绿色植物,影响到衣、食、住、行,对人类的健康和寿命造成极大威胁。从被发现的世界五大长寿地区可以证实。有利于人类健康长寿的生存环境是人迹罕至的某些山区和未被工业污染的滨海区。原因是在那里有害健康的因素较少,而且存在着大量有利于人类存活的负离子。
(2)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包括人类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法律、道德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环境条件。人随时随地、有形无形地都生活在其包围圈里,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影响。若人们生活在良好的社会环境里,其物质和精神生活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当然会享受人生、延年益寿。反之,若生长在一个生存条件毫无保障的社会里,还奢谈什么健康长寿?
(3)遗传因素:目前全世界已发现遗传性疾病两三千种,发病率占一般疾病的20%。在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中,遗传因素占15%。一般来说,凡长寿的家庭,其子女的平均寿命都较长,而短寿家族,其后代平均寿命较短。我国现行的婚前男女体检,婚后优生、优育制度,就是为了排除遗传因素,保证后代健康长寿的重大措施之一。
有人将人寿比做一个三角形面积,遗传因素是三角形的底边,社会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是另外两边。底边遗传因素比较稳定,若欲延长寿命,则应着力于其他两边的延长,使后代逐步达到较高的寿龄。
(4)心理因素:一个心理有缺陷的个体往往引发多种心身疾病,如高血压、消化道溃疡等。一般正常人也经常因遭受某些心理创伤而致病或使原病加重。消极的心理因素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等心身疾病。
(5)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的文化、经济、社会、风俗、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等。当今,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起居、饮食、工作和学习节奏在日益加快;人际关系复杂化、生活条件现代化、生活方式多样化日趋显著。随之而来的是生活方式病空前增多,诸如:各种原因引起的综合症,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性疾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各种肿瘤以及家用电器病等。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生活方式病中,饮食结构与三餐比例,烟、酒嗜好,睡眠时间,住宅小环境,家庭结构与婚姻状态,夫妻性爱等占重要位置。
(6)性别因素:女性一般比男性寿命长,主要原因是:①男性工作较繁重,体力消耗大,意外伤害多,烟、酒嗜好较严重。
②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负责携带遗传基因,女性有一个X染色体携带遗传性疾病基因而另一个X染色体未携带时不发病。而男性因只有一个X染色体,若一旦携带遗传病因子则发病。
③男性对肾上腺素或收缩血管性活性物反应较女性敏感,因此易患心血管病。
④男性的新陈代谢率高于女性。
⑤女性遇到伤心事容易哭,发泄出悲伤,男性有泪不轻弹,悲伤时体内有害物质不易排出。
⑥女性有月经周期,自然形成慢性失血,有一个长期自我调整过程,遇有大失血失水比男性适应性强。